目前台灣有譯本的好像就只有這四本,雖然才四本,但每一本都是份量十足,讓我看了好久才看完。

一開始看《愛拉與穴熊族》時覺的相當精采,充滿了矛盾與衝突,因地震失去親人的現代智人小女孩,被好心的穴熊族人收養,從學習語言,到學習成為一個女人,還學習了醫藥知識。在表面上成為合格的穴熊族同時,愛拉也展現了他叛逆的一面,首先是擁有穴獅之靈的保護,然後與頭目之子作對,最後甚至還學習打獵,雖然整個篇幅很長,但故事緊湊,絕無冷場,不時的為了愛拉在族裡的地位與安危擔心、也常常會為了愛拉的學習感到興奮!裡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愛拉不曾為了跟部落或是頭目之子做對而後悔、難過、還是改變自己,她唯一恐懼的是與愛她的人分離,或是不再愛她,故事裡的巫師克雷伯就很疑惑的想著:「為什麼愛比恨更能改變她」

相較於第一本故事的精采,後面我就覺得越來越拖戲了,《野馬河谷》裡愛拉雖然照顧小馬又馴養穴獅,生活是刺激又歡樂;但男主角的故事卻是一點也不有趣呀!我真的很懷疑冰河時期的人類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做愛,還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足夠的存糧。把故事去頭去尾從中間看的話,還沒有人想得到這是發生在史前時代的故事吧!《猛馬象獵人》裡作者花大篇幅描寫三角戀情,把好好一本小說弄得像是肥皂劇一樣只剩談情說愛,愛拉溶入新部落的故事明明就應該很有意思的,實際上扣掉那些談情說愛、曖昧不明的片段是真的蠻棒的,但一談到男主角就會變得很悶,不把話講明白一點也不像是愛拉呀!雖然營裡的馬木特一直說這是給他們的考驗,可是我實在是看不出來這是在考驗什麼。

可能是實在厚了,看到後面失去耐心才會覺得它每下愈況,而沒有花心思去了解所謂的考驗或是愛拉到底在想些什麼,但如果之後還有新的續集的話……應該還是會借來看,畢竟看到愛拉越變越神也是很有趣的!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覺得超好看的!!

特別是過年前借到的書,幾乎都快看完時,終於又有一本書讓我一頁一頁翻過去捨不得放下來。雖然看書底介紹就知道故事主角跟《鋼穴》一樣是貝萊警探跟機器人丹尼爾,但看到貝萊在索拉利星球上跟丹尼爾再度重逢,我的嘴角還是不禁開心的上揚。跟上次一樣,調查的仍然是一宗大陰謀下的謀殺案,丹尼爾跟上次一樣充滿會讓貝萊發瘋了的合理邏輯,但這次更讓貝萊氣炸了的肯定是索拉利星上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書中最有趣的地方也就在這邊。不論是當時的太空族、或是當時的地球人,都跟現在的地球人差異很大,也讓作者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也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每個人都有其獨特且鮮明的生活方式,故事也因此變得有趣。

稍稍不能接受的大概是結尾的部分吧,雖然說書名「裸陽」相呼應,但總覺得聯想到地球也該走出太空似乎過於牽強,至少我在讀前半段故事時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個樣子!不過在推理的部分倒是完全被貝萊牽著鼻子走,再怎麼說也讀過好幾本的推理小說,竟然沒發現那麼大的一個破綻,真是相當有趣呀!

試讀活動網址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此書

這本書看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因為內容實在蠻值得討論的,就靠著記憶把重要的想法寫下來吧!

首先,看完序之後瞭解到這是本小說的主軸是溫室效應或說氣候異常都是假的,再加上之前看網路上一些對Michael Crichton的負面評論,在開始看小說本身之前,我就已經對它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了,「竟然敢說溫室效應是假的,真是大逆不道!」

故事的主軸大概可以分成三次災難,不過我覺得在第一次極地迷路結束後大概就可以把故事收尾了,三次危機未免同質性太高了吧!Michael Crichton確是很會說故事,看文字就能體會到緊張刺激的畫面也確實讓書讀起來毫不費力,不過劇情方面似乎就稍嫌不足了。另外,我邊看書的時候是邊生氣,做為一個深深相信溫室效應的學生,看到他如此批評科學家實在不能接受,還找一大堆期刊論文幫他背書,我如果要找的話也可以找到很多證明溫室效應為真的證據呀!當然,我並沒有去找……,其中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過度醜化環保團體,難道所有環保團體都那麼的不理性嗎?甚至還在最後一個事件中讓激進環保人士掛掉了,我知道他很不理性、也可以說完全沒有科學常識,甚至搞環保搞不好為的只是名聲而不是地球,但有必要讓他死得那麼慘嗎?男女主角就算是心跳停了大概都能救回來,這位環保人士竟然如此的倒楣,只遇到一次危機就直接慘死,而且還是此事件中唯一掛掉的,難道跟作者理念不合的人就只有一死嗎?

對《恐懼之邦》稍稍有些改觀是讀完作者的後記之後,Michael Crichton提出更多的理由讓我們相信現在大家都認為是真的的事,不一定就是真的;其中有個論點讓我很有同感:所謂科學研究很多都是先有結論再去找證據,把所有無法得到這一結論的實驗結果都忽略不看。我所認識的研究,包括我自己在做的,感覺都是這個樣子,一直重複同一個實驗直到出現我要的結果,其它次得到相異結論的實驗數據則視為失誤、手殘,總之就是有問題、不正確。雖然同樣的問題對Michael Crichton也適用,他不也只引用對他有利的文章、忽略支持溫室效應的證據嗎?不過人本來就是有立場不可能完全客觀的,只是當我們做研究或、或討論事情時,一昧從看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看,根本只是在自我麻痺吧!常常換個角度挑戰一下自己才能有所進步呀!如果接下來念博班的話,當實驗證據不支持預先的假設時,一定要找出合理的解釋,而不只是歸究於做實驗時發生不知名的問題,(希望能夠如此)。

本書故事有些糟糕,不過作者想傳達的對科學的態度倒很有思考的價值!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此書

讀了大概四分之一才發現,原來我本來期待看到的是政治史,但書中更強調的是哲學、文化、宗教這類的主題,讀完之後感覺也不錯,雖然書中較不在意年代先後,而以一個個的主題做為故事脈絡讀起來偶而會有些錯亂,不過大致上還是按照時間在進行的。因為同時間也在看《時間迴旋》這本書,因此對於書中提到宗教的部分特別有感覺,身處號稱信仰開放的台灣,很難真正見識到對宗教的狂熱,或說瘋狂比較適當些,剛好這兩本書都有提到。說真的,我仍然不了解為什麼人可以那麼不理性的去相信一件事,只覺得宗教實在太可怕了!

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用了三位主角,每個人代表不同且鮮明的性格,大概是作者想讓每位讀者都能找到跟自己最相似的主角,像我就會特別喜歡代表懷疑的斯蒂芬。這樣寫作感覺蠻聰明的!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推理與科幻,兩個願望一次滿足!
《鋼穴》中有兩大特色,其一是人口爆炸的未來世界,其二是機器人和普通人類間的差異。書中將80億的人口塞進一個 個的「鋼穴」之中,犧牲了很多的自由、隱私,生活受到限制,一切都按照規定在走,很難想像在現在這種把自由當成普世精神的世界,有一天可能會因為人口問 題,受到嚴格的管理且習以為常,還能因為小小的恩惠而高興得意。從現在的眼光,當然會認為無法擁有自由是很不可思異的事情,但在「鋼穴」裡,成功的養活了 那麼多人,而且每個人都能達到最低的生活條件,究竟何者才是比較好的生活方式呢?我覺得艾西莫夫雖然建構了「鋼穴」,但他應該不是將它視為一種未來的可 能,因為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工作、休閒、活動範圍都是設計好的,如此一來簡直就跟機器人沒有兩樣!
唯有從主角貝萊警探和機器人丹尼爾的互動上看 到人類不同於機器人之處,人類有情緒、信仰、感情等等可說是「不理性」的成份,相較於機器人重邏輯、推理、記憶,艾西莫夫筆下的人類和機器人真的很不一 樣,雖然丹尼爾看似各種能力都比貝萊還要強,也比他還要冷靜、客觀,但最後能破案的還是貝萊,就像想要移民外星球的那群人所說的,要達到碳、鐵的平衡,互 相補充彼此的不足,即使到了千萬年後的基地,丹尼爾還是要找人類合作,才能完成他的計畫。
人類「不理性」的部分或許正是我們強大的地方吧!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此書

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也很值得討論,難怪是很多論文著作討論的經典作品。

不過我不瞭解,真的不懂,不論是書前面的導讀,或是網路上隨便找到的心得,似乎都認為這本小說,是在描寫一群小朋友在孤島上由文明然後墮落的故事。我真的不這麼覺得呀!我同意他們從文明變成野蠻,但我不懂為什麼野蠻就是一種邪惡、野蠻為什麼是種錯誤,在孤島上他們不需要文明的規範,一樣能夠生存,他們建立自己的制度,狩獵、守衛、用自己的方法對抗心中的恐懼,我不覺得他們做錯了什麼,他們只是找了一種適合的方式待在小島上。好吧!他們殺了兩個人,同時還在狩獵第三個人,除了賽門死的莫名奇妙,小豬和賴甫可視為另一勢力,鬥爭失敗了,被殺被狩獵,它野蠻、它原始,但我不覺得那是邪惡、那是罪惡,不要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為什麼不能把它視為原始部落的一種自然現象呢?人類難道是一出現就有文明、就有社會規範的嗎?說什麼人類在沒有社會規範的情況下就只是墮落、展現出劣根性,所謂的規範不也是人類訂出來的嗎?從野蠻的個人,進化到野蠻的部落,部落自然會有自己的規則,再慢慢發展的更加完備、成熟,最後進步到我們所說的「文明」,如果人類是這麼野蠻、落後的生物,又怎麼可能給自己訂定什麼規則呢?

傑克發展出「野蠻」的部落生活對抗島上的恐懼同時維持大家的生活,賴甫和小豬的目的則是生火求救、重返文明世界,我是不覺得兩者之中有誰比較高明或是誰比較愚笨啦!不過既然這兩方已成對立,賴甫拿著大海螺自以為有權威的向傑克挑戰我覺得就頗為不智,大海螺代表的是文明世界的權威,在一群原始人面前,大海螺代表的就只是大海螺。說真的,我覺得賴甫該做的是以煽動性的演講或者恐嚇,讓小朋友們轉而支持他,才有成功的可能,而這也正是最「文明」的做法吧!

本故事中最誇張的是一群未受訓練的國小學同,可以殺死野生的山豬。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了Issac Asimov,換來讀讀Arthur C. Clarke吧!

在圖書館看到這四本太空漫遊時,實在是相當興奮,當場就把抱在手上準備要借的其它書全放回去,先拿了這四本再說,還覺得奇怪為什麼以前都沒注意到這四本書,大約花了不到一個週末就全看完了。

既然被大家叫做硬科幻,太空漫遊裡的科學原素自然不含糊,大概都是有根據、有理論的設定,只是加上了幻想又加快了些發展速度吧!設定也蠻特別的,除了劇情不連貫真的讓我有些不能接受之外都很棒。從木星換成土星已經很誇張了,哈兒的叛變細節也被更動,甚至在2061譯者後記特別提到的三位一體到3001就只剩下兩位了,雖然作者一直在序裡面提到可以把四本書看做是獨立的四本小說,不過這樣三部曲(我不知道為什麼有四本書還是叫三部曲)的樂趣就少了很多呀!

另外就是劇情稍微平淡了一些,特別是一本比一本平淡,懸疑性不夠、驚聳度不夠,不過我想這本來就不是它的賣點,平淡也有平淡的樂趣!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這本書

這本書看了好久,雖然是很久以前的科普書,不過也是有些地方值得記錄一下的。

印象比較深的是一開始談科學的部分,Asimov身為一位科學家,對於一切反科學的事都是嗤之以鼻的。或許在這個時代科學已經成為主流吧,現在的我看到這一段總覺得有些誇張,蠻多地方覺得理當如此卻也是大書特書,時代的不同造就價值觀的差異真的還蠻大的。

看完後最讓人興奮的是Asimov對於未來的看法,可以稍稍看出為什麼他的基地系列(特別是後傳部分)會變成那個樣子,本來看基地後傳時覺得有些怪怪的劇情也變得比較能夠理解了!

老實說,這本書蠻厚的,所以才讀了那麼久,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怎麼說我也是個理組的學生,對於科普書卻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還記得之前借了兩本化學類的科普,都一直讀到睡著就拿去還了!要不是因為讀了好多本的Asimov,對於他越來越有興趣,真不知道這本《你要不要被複製? : 艾西莫夫科普開講(一)》我能不能讀完。

讀了超多本Asimov的小說,來讀讀Asimov的科普,多認識一下這個人也是蠻不錯的!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搜尋

對我來說,有太多外國人出現的書閱讀起來就會比較困難,跟之前讀的《基度山恩仇記》一樣,同一個人總是能有各種不同的稱呼,而且又是奇特的譯名,很難分出來誰是誰。不過也還好,對於理解故事內容還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故事圍繞的威尼斯打轉,從鳳凰歌劇院大火開始說起,告訴我們一群人是如何的墜落,雖然說是記錄實情,可是我總覺得是在讓我們見證人性的貪婪和虛偽;雖然作者幾乎沒有加入自己的情感判斷,可是我還是很明顯可以感受到.......很多壞人;雖然威尼斯建築華麗、風景悠美、又充滿人文氣息,可是「人」畢竟是「人」。我覺得書裡面記錄的所有事情,不管在哪裡發生都不奇怪,因為威尼斯是藝術之都,所以一切的黑暗會圍繞著藝術打轉;如果在台北,一樣可以圍繞著交通建設、公共工程、或是什麼熱門的議題或事件打轉,這種「有趣」的故事大概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吧!

書末還附上好幾本的參考讀物,讓想認識威尼斯的人可以看更多。的確,只看一個人寫的歷史往往不夠,不過既然我只是讀好玩的,就到此為止吧。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這本書(模仿學校圖書館網頁XD)

小時候看過東方出版社改寫的,現在來看全四冊的基度山恩仇記竟然有些讀不下去,原本以為四冊應該會更精采,結果卻有些失望。
首先閱讀起來最讓人感到困難的是人名,故事中角色已經很多了,每個人有名、有姓、有爵位、有各種不同的稱呼,小說裡或許為了讓文字看起來不過於單調,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同的情境下要用不同的稱呼才適合,所以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候會有各種不同的叫法,在達到文學目的的同時,也造成閱讀的困難了!
其次是我覺得相當華麗的形容辭、擬人化,還有各種像歌劇或舞台表演時,悲狀、興奮、生氣等等各式式樣像詩歌一樣的台詞,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長」,動不動一個人講話可以講個半頁到一頁,而且只是表達一個概念。大概就是因為太長了,加上作者很喜歡用諷刺的手法說反話,我有時真的很難搞懂這個人講這麼長的話是要表達什麼,可能要多讀幾遍才能看懂吧!
如果以整體來看的話,我覺得這四冊的文字份量雖然多,除了少數的地方,它並不比一冊的版本講更多的故事,如果只是要讓小朋友看故事書的話,一冊的版本就夠了。如果考慮到文辭優美的話,總覺得有些怪怪的,照理說使用了大量的修辭以及詩歌一般的文句,應該要讀起來很舒服很漂亮,可是不知道是我閱讀不夠認真,或是翻譯必定有些失真,我只覺得讀得有些辛苦,如果下輩子我英文變強了就來讀原文的吧!
一篇讀書心得最主要的還是該談談故事的內容,小時候讀基度山恩仇記時,大概就覺得是一般的英雄故事書吧!正義必勝,邪惡必亡。現在再讀就覺得好像不是那麼單純;失去一切的愛德蒙 唐泰斯,在搖身一變成為基度山伯爵後,自認為代表上帝演出報恩以及復仇的劇碼,回報恩人當然是賺人熱淚,報恩又不欲人知也相當合情合理;但看到了復仇這段,似乎不再像小時候看到「復仇三部曲」時那樣大快人心,就像他們曾經對唐泰斯所做的,基度山伯爵也將所有的財產、朋友、親人從他的三個仇人身邊奪走,十幾年的黑牢加上失去父親、未婚妻的痛苦,復仇看似合情合理,但仇人們的親人又是何其無辜,對他們來說,基度山伯爵也可以算是把他們一切都奪走的仇人吧!越讀到後面就越覺得哀傷,基度山做戲、偽裝、揮霍、戴上面具、故做神祕、耍心機,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報仇,想必他自己也是相當痛苦的,也難怪最後他會那麼急著離開巴黎這個復仇之地。雖然結局像是皆大歡喜,但整篇故事完全不是這樣呀!描寫黑暗面越比光明面來得多,希望難到非得伴隨著這麼多的絕望嗎?
雖然看這本書有前面提到閱讀上的困難,但我覺得還是很值得一讀,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慢慢品嘗,不知道我下次讀這本書時又會寫出什麼樣的心得。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