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翻記錄,原來我也只寫過三篇課後心得呀!或許是我上課聽了很多,但卻很少能完全聽懂變成我自己的吧!老師真的上得很棒,這學期教到的議題有「皇帝制度」「中國經濟問題」「科舉制度」「中國和天下觀」這三個大方向吧!其實就標題來看的話好像沒有很多,但要我講出來到底上了些什麼,我大概也只能說出一些些零碎的片斷,所以還蠻擔心下星期的考試的,畢竟那麼認真上了一個學期,如果考試考太差的話就太讓人傷心了,還好我每個禮拜都有抄筆記,網站上應該也還留有每一講的閱讀資料,希望讀一讀之後能再到這裡來寫些心得
目前分類:中國史經典名著 (4)
- Jan 12 Fri 2007 23:26
最後的心得
- Dec 01 Fri 2006 23:46
競爭
今天主題是「科舉已死、科舉萬歲」,科舉廢除已經一百零一年了,但是科舉的精神卻依然存在在我們身邊,我覺得今天老師講最棒的說到教育的目的,從以前開 始,中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分類,按照不同的能力分成不同的階級,也可以說是要找出最棒的人來治理國家,但相對階級較低的人不論社會地位、收入等等程度 也較低,而為了要達到較高的層級,所以會產生競爭,直到現在還是一樣,教育的目的還是分類分級,競爭是進步的動力,卻也是痛苦的來源,如果教育的目的一直 都是這樣的話,那教育的內容再怎麼改都是沒有用的。
從這裡引申出來討論競爭,競爭最簡單分輸贏的方式就是量化,不論做什麼事,就打個分數,或者就考個試,看誰分數高誰分數低,看起來似乎很公平,但其實也很 容易的,有太多的事情是沒辦法量化的,教授學術上的成就是要如何量化呢?現在是以SCI、SSCI之類的論文來當分數,不過其實我也不只一次聽過很有名的 教授連續幾年不發表論文,然後一發表就是一個跨時代大作,然後就會說這種情形幾乎不可能發生在台灣,因為台灣不容許你幾年都沒有paper發表。不過在這 裡我有點不認同老師的說法,SCI、SSCI的確是美國發明的,但我覺得應該不是只有台灣在瘋狂,不然那些狂引自己的作品、狂引同出版社期刊的論文是哪來 的,或許人文科學真的會有些不同吧!
老師說,現在的教改阻礙了社會的改革,明明就是整個社會問的題,卻把它當成教育問題,要教育部想個方法來改善,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距擴大,是要整個社會制度的改變才有可能改善的,只靠教育不是把問題看的太簡單了嗎?
- Oct 13 Fri 2006 23:49
真的嗎?
老師上課時常常講了一段話後會接上這一句:「真的嗎?」這意思通常是代表對其它學者論述的反思,或者是要讓大家對社會上習以為常的事有個反思。
在學校上歷史課時,老師大多都是很客觀的,講很多東西都不帶立場,希望讓我們能盡量全面性的認識一件事情,所以講完好的之後也會批評壞的部分。果然,沒有一件事或一個人是全好或是全壞的。
其實我真的很好奇,到底學歷史的人有沒有自己的立場,還記得上學期「歷史的轉捩點」助教說過的話,他認為歷史上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沒辦法說誰對誰錯,因為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有脈胳可尋的,會發生就是會發生,你也拿他沒辦法,所以對現在社會局勢也感到有些消極。這學期甘教授也讓我有很類似的感覺,幾乎每個提出來的論點都自己加以反搏。
然後我又想起老爸愛看的「文茜小妹大」,一個立場鮮明的政論節目,這種節目當然會讓立場一致的人看得很快樂,不像學校的歷史課,老師上課時不帶偏見、不帶立場,聽起來真的很辛苦,每每剛要接受老師前面所提出的論點,馬上就有新的說法出現,變得有些無所適從。但我想這才是正確的,正因為和「人」有關的事情太複雜,我們才會需要從更多的觀點去觀察呀!
然後....就變消極了嗎?
- Sep 23 Sat 2006 23:25
變與不變
黑格爾:我們從歷史中唯一學到的是,我們並沒有從歷史中學到甚麼」
從最早的人類出現,一直到現今生活的年代,人類有些什麼變化?又有什麼東西是從來不曾改變的?食、衣、住、行等等物質文明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那價值觀、制度、人們內心的想法又是如何呢?就政治上來看,從部落生活、到專制帝王、再到現在的民主政治,另外對於生活中的種種事務,「制度」看起來也越來越完備,像是婚禮、法律…等等各種遊戲規則。好像生活中的種種都變得不一樣了,但是,仍然有不變的部分,就是人類內心的灰暗角落,雖然人類不斷提倡愛與和平,但其實潛藏著暴力的因子,雖然所有的文化都教導著我們要從一而終,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會偷偷想要三心二意。這些潛藏著的黑色因子,只要在特定的時空背景下,就會顯現出來,就像納粹、文化大革命,或者是最近上報的爆力衝突。他們跟你我一樣,不是壞人,只是人類內心的結講,讓我們千百年來都是這個樣子的。
這些是第一堂上課的內容,再加上一點點自己的想法,感覺讀歷史的人是不是真的有點悲觀呀!上學期歷史的轉捩點助教也是,他常常說:「事情的發生是必然的,沒有對錯。」總之,我決定要修這門課,就認真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