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心得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目前台灣有譯本的好像就只有這四本,雖然才四本,但每一本都是份量十足,讓我看了好久才看完。

一開始看《愛拉與穴熊族》時覺的相當精采,充滿了矛盾與衝突,因地震失去親人的現代智人小女孩,被好心的穴熊族人收養,從學習語言,到學習成為一個女人,還學習了醫藥知識。在表面上成為合格的穴熊族同時,愛拉也展現了他叛逆的一面,首先是擁有穴獅之靈的保護,然後與頭目之子作對,最後甚至還學習打獵,雖然整個篇幅很長,但故事緊湊,絕無冷場,不時的為了愛拉在族裡的地位與安危擔心、也常常會為了愛拉的學習感到興奮!裡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愛拉不曾為了跟部落或是頭目之子做對而後悔、難過、還是改變自己,她唯一恐懼的是與愛她的人分離,或是不再愛她,故事裡的巫師克雷伯就很疑惑的想著:「為什麼愛比恨更能改變她」

相較於第一本故事的精采,後面我就覺得越來越拖戲了,《野馬河谷》裡愛拉雖然照顧小馬又馴養穴獅,生活是刺激又歡樂;但男主角的故事卻是一點也不有趣呀!我真的很懷疑冰河時期的人類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做愛,還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足夠的存糧。把故事去頭去尾從中間看的話,還沒有人想得到這是發生在史前時代的故事吧!《猛馬象獵人》裡作者花大篇幅描寫三角戀情,把好好一本小說弄得像是肥皂劇一樣只剩談情說愛,愛拉溶入新部落的故事明明就應該很有意思的,實際上扣掉那些談情說愛、曖昧不明的片段是真的蠻棒的,但一談到男主角就會變得很悶,不把話講明白一點也不像是愛拉呀!雖然營裡的馬木特一直說這是給他們的考驗,可是我實在是看不出來這是在考驗什麼。

可能是實在厚了,看到後面失去耐心才會覺得它每下愈況,而沒有花心思去了解所謂的考驗或是愛拉到底在想些什麼,但如果之後還有新的續集的話……應該還是會借來看,畢竟看到愛拉越變越神也是很有趣的!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此書

這本書看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因為內容實在蠻值得討論的,就靠著記憶把重要的想法寫下來吧!

首先,看完序之後瞭解到這是本小說的主軸是溫室效應或說氣候異常都是假的,再加上之前看網路上一些對Michael Crichton的負面評論,在開始看小說本身之前,我就已經對它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了,「竟然敢說溫室效應是假的,真是大逆不道!」

故事的主軸大概可以分成三次災難,不過我覺得在第一次極地迷路結束後大概就可以把故事收尾了,三次危機未免同質性太高了吧!Michael Crichton確是很會說故事,看文字就能體會到緊張刺激的畫面也確實讓書讀起來毫不費力,不過劇情方面似乎就稍嫌不足了。另外,我邊看書的時候是邊生氣,做為一個深深相信溫室效應的學生,看到他如此批評科學家實在不能接受,還找一大堆期刊論文幫他背書,我如果要找的話也可以找到很多證明溫室效應為真的證據呀!當然,我並沒有去找……,其中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他過度醜化環保團體,難道所有環保團體都那麼的不理性嗎?甚至還在最後一個事件中讓激進環保人士掛掉了,我知道他很不理性、也可以說完全沒有科學常識,甚至搞環保搞不好為的只是名聲而不是地球,但有必要讓他死得那麼慘嗎?男女主角就算是心跳停了大概都能救回來,這位環保人士竟然如此的倒楣,只遇到一次危機就直接慘死,而且還是此事件中唯一掛掉的,難道跟作者理念不合的人就只有一死嗎?

對《恐懼之邦》稍稍有些改觀是讀完作者的後記之後,Michael Crichton提出更多的理由讓我們相信現在大家都認為是真的的事,不一定就是真的;其中有個論點讓我很有同感:所謂科學研究很多都是先有結論再去找證據,把所有無法得到這一結論的實驗結果都忽略不看。我所認識的研究,包括我自己在做的,感覺都是這個樣子,一直重複同一個實驗直到出現我要的結果,其它次得到相異結論的實驗數據則視為失誤、手殘,總之就是有問題、不正確。雖然同樣的問題對Michael Crichton也適用,他不也只引用對他有利的文章、忽略支持溫室效應的證據嗎?不過人本來就是有立場不可能完全客觀的,只是當我們做研究或、或討論事情時,一昧從看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看,根本只是在自我麻痺吧!常常換個角度挑戰一下自己才能有所進步呀!如果接下來念博班的話,當實驗證據不支持預先的假設時,一定要找出合理的解釋,而不只是歸究於做實驗時發生不知名的問題,(希望能夠如此)。

本書故事有些糟糕,不過作者想傳達的對科學的態度倒很有思考的價值!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此書

讀了大概四分之一才發現,原來我本來期待看到的是政治史,但書中更強調的是哲學、文化、宗教這類的主題,讀完之後感覺也不錯,雖然書中較不在意年代先後,而以一個個的主題做為故事脈絡讀起來偶而會有些錯亂,不過大致上還是按照時間在進行的。因為同時間也在看《時間迴旋》這本書,因此對於書中提到宗教的部分特別有感覺,身處號稱信仰開放的台灣,很難真正見識到對宗教的狂熱,或說瘋狂比較適當些,剛好這兩本書都有提到。說真的,我仍然不了解為什麼人可以那麼不理性的去相信一件事,只覺得宗教實在太可怕了!

本書的另一個特色是用了三位主角,每個人代表不同且鮮明的性格,大概是作者想讓每位讀者都能找到跟自己最相似的主角,像我就會特別喜歡代表懷疑的斯蒂芬。這樣寫作感覺蠻聰明的!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推理與科幻,兩個願望一次滿足!
《鋼穴》中有兩大特色,其一是人口爆炸的未來世界,其二是機器人和普通人類間的差異。書中將80億的人口塞進一個 個的「鋼穴」之中,犧牲了很多的自由、隱私,生活受到限制,一切都按照規定在走,很難想像在現在這種把自由當成普世精神的世界,有一天可能會因為人口問 題,受到嚴格的管理且習以為常,還能因為小小的恩惠而高興得意。從現在的眼光,當然會認為無法擁有自由是很不可思異的事情,但在「鋼穴」裡,成功的養活了 那麼多人,而且每個人都能達到最低的生活條件,究竟何者才是比較好的生活方式呢?我覺得艾西莫夫雖然建構了「鋼穴」,但他應該不是將它視為一種未來的可 能,因為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工作、休閒、活動範圍都是設計好的,如此一來簡直就跟機器人沒有兩樣!
唯有從主角貝萊警探和機器人丹尼爾的互動上看 到人類不同於機器人之處,人類有情緒、信仰、感情等等可說是「不理性」的成份,相較於機器人重邏輯、推理、記憶,艾西莫夫筆下的人類和機器人真的很不一 樣,雖然丹尼爾看似各種能力都比貝萊還要強,也比他還要冷靜、客觀,但最後能破案的還是貝萊,就像想要移民外星球的那群人所說的,要達到碳、鐵的平衡,互 相補充彼此的不足,即使到了千萬年後的基地,丹尼爾還是要找人類合作,才能完成他的計畫。
人類「不理性」的部分或許正是我們強大的地方吧!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此書

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思,也很值得討論,難怪是很多論文著作討論的經典作品。

不過我不瞭解,真的不懂,不論是書前面的導讀,或是網路上隨便找到的心得,似乎都認為這本小說,是在描寫一群小朋友在孤島上由文明然後墮落的故事。我真的不這麼覺得呀!我同意他們從文明變成野蠻,但我不懂為什麼野蠻就是一種邪惡、野蠻為什麼是種錯誤,在孤島上他們不需要文明的規範,一樣能夠生存,他們建立自己的制度,狩獵、守衛、用自己的方法對抗心中的恐懼,我不覺得他們做錯了什麼,他們只是找了一種適合的方式待在小島上。好吧!他們殺了兩個人,同時還在狩獵第三個人,除了賽門死的莫名奇妙,小豬和賴甫可視為另一勢力,鬥爭失敗了,被殺被狩獵,它野蠻、它原始,但我不覺得那是邪惡、那是罪惡,不要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為什麼不能把它視為原始部落的一種自然現象呢?人類難道是一出現就有文明、就有社會規範的嗎?說什麼人類在沒有社會規範的情況下就只是墮落、展現出劣根性,所謂的規範不也是人類訂出來的嗎?從野蠻的個人,進化到野蠻的部落,部落自然會有自己的規則,再慢慢發展的更加完備、成熟,最後進步到我們所說的「文明」,如果人類是這麼野蠻、落後的生物,又怎麼可能給自己訂定什麼規則呢?

傑克發展出「野蠻」的部落生活對抗島上的恐懼同時維持大家的生活,賴甫和小豬的目的則是生火求救、重返文明世界,我是不覺得兩者之中有誰比較高明或是誰比較愚笨啦!不過既然這兩方已成對立,賴甫拿著大海螺自以為有權威的向傑克挑戰我覺得就頗為不智,大海螺代表的是文明世界的權威,在一群原始人面前,大海螺代表的就只是大海螺。說真的,我覺得賴甫該做的是以煽動性的演講或者恐嚇,讓小朋友們轉而支持他,才有成功的可能,而這也正是最「文明」的做法吧!

本故事中最誇張的是一群未受訓練的國小學同,可以殺死野生的山豬。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了Issac Asimov,換來讀讀Arthur C. Clarke吧!

在圖書館看到這四本太空漫遊時,實在是相當興奮,當場就把抱在手上準備要借的其它書全放回去,先拿了這四本再說,還覺得奇怪為什麼以前都沒注意到這四本書,大約花了不到一個週末就全看完了。

既然被大家叫做硬科幻,太空漫遊裡的科學原素自然不含糊,大概都是有根據、有理論的設定,只是加上了幻想又加快了些發展速度吧!設定也蠻特別的,除了劇情不連貫真的讓我有些不能接受之外都很棒。從木星換成土星已經很誇張了,哈兒的叛變細節也被更動,甚至在2061譯者後記特別提到的三位一體到3001就只剩下兩位了,雖然作者一直在序裡面提到可以把四本書看做是獨立的四本小說,不過這樣三部曲(我不知道為什麼有四本書還是叫三部曲)的樂趣就少了很多呀!

另外就是劇情稍微平淡了一些,特別是一本比一本平淡,懸疑性不夠、驚聳度不夠,不過我想這本來就不是它的賣點,平淡也有平淡的樂趣!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這本書

這本書看了好久,雖然是很久以前的科普書,不過也是有些地方值得記錄一下的。

印象比較深的是一開始談科學的部分,Asimov身為一位科學家,對於一切反科學的事都是嗤之以鼻的。或許在這個時代科學已經成為主流吧,現在的我看到這一段總覺得有些誇張,蠻多地方覺得理當如此卻也是大書特書,時代的不同造就價值觀的差異真的還蠻大的。

看完後最讓人興奮的是Asimov對於未來的看法,可以稍稍看出為什麼他的基地系列(特別是後傳部分)會變成那個樣子,本來看基地後傳時覺得有些怪怪的劇情也變得比較能夠理解了!

老實說,這本書蠻厚的,所以才讀了那麼久,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怎麼說我也是個理組的學生,對於科普書卻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還記得之前借了兩本化學類的科普,都一直讀到睡著就拿去還了!要不是因為讀了好多本的Asimov,對於他越來越有興趣,真不知道這本《你要不要被複製? : 艾西莫夫科普開講(一)》我能不能讀完。

讀了超多本Asimov的小說,來讀讀Asimov的科普,多認識一下這個人也是蠻不錯的!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搜尋

對我來說,有太多外國人出現的書閱讀起來就會比較困難,跟之前讀的《基度山恩仇記》一樣,同一個人總是能有各種不同的稱呼,而且又是奇特的譯名,很難分出來誰是誰。不過也還好,對於理解故事內容還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故事圍繞的威尼斯打轉,從鳳凰歌劇院大火開始說起,告訴我們一群人是如何的墜落,雖然說是記錄實情,可是我總覺得是在讓我們見證人性的貪婪和虛偽;雖然作者幾乎沒有加入自己的情感判斷,可是我還是很明顯可以感受到.......很多壞人;雖然威尼斯建築華麗、風景悠美、又充滿人文氣息,可是「人」畢竟是「人」。我覺得書裡面記錄的所有事情,不管在哪裡發生都不奇怪,因為威尼斯是藝術之都,所以一切的黑暗會圍繞著藝術打轉;如果在台北,一樣可以圍繞著交通建設、公共工程、或是什麼熱門的議題或事件打轉,這種「有趣」的故事大概古今中外皆是如此吧!

書末還附上好幾本的參考讀物,讓想認識威尼斯的人可以看更多。的確,只看一個人寫的歷史往往不夠,不過既然我只是讀好玩的,就到此為止吧。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findbook找到這本書(模仿學校圖書館網頁XD)

小時候看過東方出版社改寫的,現在來看全四冊的基度山恩仇記竟然有些讀不下去,原本以為四冊應該會更精采,結果卻有些失望。
首先閱讀起來最讓人感到困難的是人名,故事中角色已經很多了,每個人有名、有姓、有爵位、有各種不同的稱呼,小說裡或許為了讓文字看起來不過於單調,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同的情境下要用不同的稱呼才適合,所以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候會有各種不同的叫法,在達到文學目的的同時,也造成閱讀的困難了!
其次是我覺得相當華麗的形容辭、擬人化,還有各種像歌劇或舞台表演時,悲狀、興奮、生氣等等各式式樣像詩歌一樣的台詞,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長」,動不動一個人講話可以講個半頁到一頁,而且只是表達一個概念。大概就是因為太長了,加上作者很喜歡用諷刺的手法說反話,我有時真的很難搞懂這個人講這麼長的話是要表達什麼,可能要多讀幾遍才能看懂吧!
如果以整體來看的話,我覺得這四冊的文字份量雖然多,除了少數的地方,它並不比一冊的版本講更多的故事,如果只是要讓小朋友看故事書的話,一冊的版本就夠了。如果考慮到文辭優美的話,總覺得有些怪怪的,照理說使用了大量的修辭以及詩歌一般的文句,應該要讀起來很舒服很漂亮,可是不知道是我閱讀不夠認真,或是翻譯必定有些失真,我只覺得讀得有些辛苦,如果下輩子我英文變強了就來讀原文的吧!
一篇讀書心得最主要的還是該談談故事的內容,小時候讀基度山恩仇記時,大概就覺得是一般的英雄故事書吧!正義必勝,邪惡必亡。現在再讀就覺得好像不是那麼單純;失去一切的愛德蒙 唐泰斯,在搖身一變成為基度山伯爵後,自認為代表上帝演出報恩以及復仇的劇碼,回報恩人當然是賺人熱淚,報恩又不欲人知也相當合情合理;但看到了復仇這段,似乎不再像小時候看到「復仇三部曲」時那樣大快人心,就像他們曾經對唐泰斯所做的,基度山伯爵也將所有的財產、朋友、親人從他的三個仇人身邊奪走,十幾年的黑牢加上失去父親、未婚妻的痛苦,復仇看似合情合理,但仇人們的親人又是何其無辜,對他們來說,基度山伯爵也可以算是把他們一切都奪走的仇人吧!越讀到後面就越覺得哀傷,基度山做戲、偽裝、揮霍、戴上面具、故做神祕、耍心機,所有的一切只是為了報仇,想必他自己也是相當痛苦的,也難怪最後他會那麼急著離開巴黎這個復仇之地。雖然結局像是皆大歡喜,但整篇故事完全不是這樣呀!描寫黑暗面越比光明面來得多,希望難到非得伴隨著這麼多的絕望嗎?
雖然看這本書有前面提到閱讀上的困難,但我覺得還是很值得一讀,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慢慢品嘗,不知道我下次讀這本書時又會寫出什麼樣的心得。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終於把七本基地都讀完了,雖然在讀的時候有時會大呼驚奇、出人意料,有時卻又像是拖戲、千篇一律,但全部讀完以後,原本感覺有些分散的章節突然間都串在一起了,橫貫上千年(應該有一千年吧)的虛構歷史故事真的蠻震憾的,不過似乎人類的歷史就操縱在一個機器人的手上,這種感覺還蠻奇妙的。

先從基地三部曲講起吧!一開始是基地剛建立時的幾個小故事,這時候是感覺每個小故事都很好看,緊張、刺激、懸疑、驚奇、英雄、主角必勝,大概幾個好看的元素都包含在裡面,可是幾乎是彼此獨立,就算把它看成兩篇短篇故事也一點也不奇怪;直到全部看完後,現在我才覺得,若以長篇小說來看,它的重點是基地的發展史;若以短篇小說來看,人物、情節才是重點。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基地三部曲都很精彩,一次次的危機以一次次巧妙的手法破解。直到「縲」的出現給故事帶來了另一個轉變,事件經過和解決方法都蠻酷的,總之我蠻喜歡的。

先下來就到我認為有些怪怪的後傳,作者在後傳中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新出現的心靈力量突然變得很強大,甚至第二基地也不是對手,對於讀完本傳後已經習慣基地至上的我有些無法接受,《基地邊緣》還可以說充滿意外和驚奇,當時我還覺得基地系列果然是越看越好看,但到了《基地與地球》,主角跟我們辦營隊時玩大地遊戲一樣,只不過他改成「大宇宙遊戲」,在宇宙中各個星球間跑來跑去,每到一個地方就多得到一些線索,再往線索指示的方向前進,最後終於找到操縱這一切的丹尼爾,故事裡一樣有懸疑、探險,不過我總覺得懸疑有些過於疲乏了,探險也像是一直在重復做同一件事情。或許是為了和機器人系列和兩本前傳中的故事有所呼應才特地要跑那麼多個地方的吧!

基地前傳可以說是謝頓的傳記,它讓整個基地系列都變得更完整,雖然看到謝頓在川陀上逃命時是一個地方換過一個地方,還以為他又要重演《基地與地球》的大地遊戲,還好很快就安定下來開始研究心理史學。故事中也比較多較為悲傷的橋段,印象最深刻的是到故事的尾聲,心理史學的發展還未到可以完整應用的階段,謝頓身邊的好友卻一個個的離開他,孤獨、難過、挫折,但仍要研究。謝頓看不到千年後的謝頓計畫成果,但謝頓計畫確實偉大(除了輸給縲的出現以及丹尼爾的存在),謝頓也在往後的世界象徵了神的存在,他這一生的犧牲也就有價值了吧!

另外一個有趣的議題也是基地的核心概念----心理史學,基地本傳甚至後傳裡我記得不只一次提到心理史學除了要應用在夠大量的人群,以及在系統內的人類不可以了解心理史學的預測甚至是原理,還有很有趣的是心理史學是化學中氣體分子動力論應用,看到這裡我當然很興奮呀!將微觀的分子形容成每個人類個體,而巨觀的壓力、溫度等等空氣數值就是所有人類所造成的歷史,經由氣體分子動力論將微觀和巨觀連結在一起,就像心理史學能預測人類的歷史。我覺得會想到這樣引用當然是因為Asimov是化學家,本來一直很期待在前傳裡面能看到他要安排謝頓是如何想到這一點的,結果竟然完全沒有提到,實在是有一些些失望。

暫且不論由分子動力論所延申的心理史學,光是歷史是可以被預測的這一點就深得我心,每個人的行為雖然不能預測(不過到縲出現後,第二基地就開始將心理史學應用到獨立個體上),但整體人類的行為卻是可以預測的,當然科幻小說必然有其誇張的成份在裡面,但就人們常說的歷史不斷重演,以及我一直相信的群體中總有各種人扮演每個重要的角色,讓我每每讀到關於心理史學的原理就特別開心。

最後,先不論那些作者無意或是忘記而造成的前後矛盾,我覺得會讓人比較不能接受的大概是機器人不斷的入侵劇情吧!又因為機器人系列只讀了短篇的I, robot和應該沒什麼相關的正子人,對機器人的感情就少了一點,真希望台灣趕快有出版社能夠把機器人系列補完。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從來沒有看過的事物,人們見到它的第一眼,會是迷戀或是恐懼呢?《夜幕低垂》裡是個從來沒有黑夜的世界,人們對於「黯黮」普遍的存在恐懼,而在天上太陽完全消失的這一天,即使只是短短的幾個小時,卻已造成大部分人的崩潰。早已預測到這一幕的兩個組織----科學家和光明使徒分別採取了不同的行動,科學家將真相放在大家眼前,光明使徒則假借宗教的力量讓大家更加心生恐懼以利於控制,而最終達到成功的將會是後者。人們不願意相信客觀有證據的科學,反而服從於未知的存在,也只能說宗教的力量太強大,遭到有心人的利用就能發揮很大的影響力。

書中我最討厭就是那位記者了,冷嘲熱諷科學家還可以說是忠於自己的想法,不做實際查證的動作倒也蠻也符合現代人對於記者的評價,要怪就怪記者的影響力實在太大,讓所有人都把科學家當成是瘋子。但最讓我討厭的是最後他選擇跟隨宗教領袖,我覺得這完全就是牆頭草的行為嘛!為什麼不選擇之前的火災偵察隊、為什麼不選擇科學家帶領的團隊,只因為宗教的力量最大,在混亂的時代下,只會有一個強者,而他就要跟隨他認為唯一可能的成功。還說什麼沒有被洗腦,宗教的力量影響的可不只是影響那群無知的信眾,同樣也影響了那些自以為站在頂點看清一切的人。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覺頗為沉重,但也讓人能夠有深刻感觸的一本書,要不是快要到期了,我想我會再看一次的!

書中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芬鵸一家人真的相當優秀,父親對兒女的教育、以及身為律師做沒有人願意做的事----為黑人辯護,永遠保持著紳士的形象,甚至在被鮑伯.艾微騷擾其它人,成為一個麻煩人物時,告訴他的兒子站在對方的立場看看,就能知道他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相較於父親的成熟,接受這種教育的兒女同樣讓人覺得優秀的誇張了點,除了偶而有些暴力傾向,聽話的他們總是讓我不得不由衷的稱讚,頑皮大概是小孩子的天性吧!可是他們卻相當能自制,能夠常常想到爸爸的話,特別是在受到污辱時,還能努力的壓下怒氣,實在是難能可貴,真希望我以後的小孩也能夠達到這種境界。

種族歧視是書中的一大重點,我對種族歧觀的了解並不比字面上來得多,大概就如同書中所說的白人總有種優越感,而黑人總有種自卑感。一開始時我嘗試用生物學的觀點來想,似乎對於外表和自己不一樣的其它個體,總有排斥甚至是攻擊的行為,而人類異於其它物種就是因為他知道即使外表不完全一樣,但同樣是人類。但我錯了,主角兄妹完全推翻了我原本這種想法,在他們眼中,他們或許分辨得出黑人和白人,甚至也可以知道他們的生活條件並不相同,但仍然會覺得「他們同樣是人呀」!反而是長大後的大人,知道這之間的不同,或者說了解到這種現實並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當然,我想這故事並不完全對種族歧視進行批判或感到悲哀,在芬鵸一家人甚至更多的人身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希望的,芬鵸爸爸能站出來為黑人辯護,同時也得到一部分人的認同,我想就是希望所在吧!

我看不懂的部分是關於阿布的故事,實在不太了解他在這之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觀察者嗎?芬鵸家小孩不停的對他產生好奇又代表了什麼?還有模仿鳥代表的是什麼?所以才說真想再讀一次啊!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其說這是本教人說謊的書,不如說它是在教人怎麼破解別人說謊。而且我覺得內容還蠻有趣的,雖然他提出了許多抓謊的方法,微表情、碎表情、情緒、肢體語言……等等,不過沒有一個是不需要經過訓練的,而且也沒有一個是能夠百分之百確定對方在說謊,有時對方的情緒波重不一定是因為說謊,說謊也不一定有反應,總之就是充滿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啦!所以法律上不允許測謊成為證據也是很有道理的。

除了學術上的探討說謊者的反應,作者也用了很少的篇幅告訴我們「說謊」在文化倫理上的特別性,有個名詞是「善意的謊言」,為了對方好,或許說謊是個選擇;也有在某些場合時,心照不宣卻也不需戳破的謊言是給雙方都有個下台階的機會。但又要如何判斷何時講何種謊言是正確的,或者說何時應該有所保留不破解對方的謊言呢?其複雜程度看起來似乎不下於用科學方法破解說謊呢!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實在寫得很棒,不過我覺得我閱讀科普書的速度跟閱讀小說的速度完全不能比,大概讀了兩個禮拜才讀完。

從心臟為何在右邊,到為何會有左利右利,左右半腦的分別,再到不同文化對左利者的偏見,從科學、文化不同角度來看不對稱這件事,很多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像是右撇子比較多,心臟在左邊,大部分東西都是對稱的。作者大部分都提出了合理的科學解釋,而且遠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原來生活中對稱和不對稱可以牽扯出這麼多的故事。雖然花了很多時間看,不過收獲很多。不過對於文化這方面,東西方感覺好像不太一樣,雖然小時候也聽過父母會要左撇子的小朋友學習用右手寫字,但尊卑對錯似乎沒有跟西方一樣對應到右和左,至少國中、高中學過的古文都沒提到對稱的問題,或許這會是個探討東西方差異有趣的問題喔!

總覺得外國人很勵害,從醫學、生物學、甚至心理學、文化、歷史,樣樣都寫進書裡,不管他是不是每一項都稱得上是專家,即使只是收集資料整理出書也很讓人佩服。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通才」吧!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看動物農莊,任何人都會覺得很有趣吧!農莊裡的動物趕走人類自立為王,本來是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但在聰明的豬一步步的計畫下,主人也只不過是從「人類」變成了「豬」,而其它動物們的生活卻是越來越差,可是在豬的花言巧語下,動物們卻一直沒有發現自己只是被利用,趕走人類後的唯一受惠者卻只有豬。

很簡單易懂的諷刺故事,在取笑動物的愚蠢時,有多少人能感覺到自己也可能犯下同樣的錯誤呢?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同於銀河帝國系列或基地系列緊張刺激的劇情,談到機器人的問題,Asimov似乎變比較愛思考,本故事描述一個特殊的機器人安德魯,因為原廠給了他比較寬廣的思考範圍,漸漸的,他從一個家庭管家變成藝術家、科學家,原本金屬的軀體,也換成了自己發明的有機體人工器官,不停的為自己的「人權」和身邊的好友共同努力了,最後甚至讓世界認同他是「人」而不再是「機器人」。書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在探討「人的定義」,安德魯全身上下除了正子腦之外,已經全部都換成普通人可以使用的人工器官,甚至還可以說安德魯也有「心靈」,但一般人還是根深蒂固、或說害怕改變,不能也不肯認同安德魯是「人類」。直到安德魯為了達到變成人的目的放棄了他永恆的生命,不謹讓世人了解到他想成為人的欲望之強烈,也終於讓他達成了心願。

其實看到安德魯爭取他身為「人」的權利時,我一直想到之前看「笛卡兒」時裡面說的身心二元論,究竟怎麼樣才算是一個人呢?靈魂或者是身體或者是兩者相加才算是個人呢?安德魯有人的身體,也有人的心靈,唯一和人稍微不同的是,他有機器人三大定律牢不可破的限制著他,另外就是……他有無限的生命。我覺得一個「人」的存在,心靈才是重要的,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唯有思考才能證明一個人的存在,不過笛卡爾倒是沒有說這個存在是以「人」或「機器人」存在啦!所以思考或許可以說明安德魯「存在」卻不能證明他是「人」,但不論從思想來看、從外型來看,實在不能以那些幾乎看不出來的差異就否定安德魯是「人」吧!

我覺得書中稍稍讓我覺得可惜的是,安德魯活了200歲,200年間,他和他原本的主人一家人和一些好友生離死別是,或許做為一個只有邏輯機器人不會感到悲傷,但安德魯做為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也只是感覺到自己有悲傷的這種情緒,似乎好像少了一點,大概是作者覺得在這邊著墨太多會太矯情而不符合機器人的特色吧!

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是本很有哲學意函的小說,換句話說,也就是有點悶的意思啦XD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繁星若塵」、「星空暗流」、「蒼穹一栗」三本書之間似乎沒什麼關聯,甚至我覺得還有點自相矛盾,唯一有相關的大概是他們的背景都發生在未來且人類早已征服宇宙。不過我覺得三本書都還蠻好看的呀!

「繁星若塵」和「星空暗流」我覺得蠻像的,一個一個的陰謀、不停不停的冒險、一層一層的解答,直到最後才把所有謎底揭曉,而且是超乎意料之外的謎底。不過這樣看起來就很像是個推理小說,根據少少的線索,尋找更多的線索,最後得到答案,這樣說起來,其實也蠻普通的嘛!

「蒼穹一栗」則說到現代人到了未來還得到了超能力,很棒的故事,也是happy ending,不過倒是沒有像前面兩本的結局那麼讓我震驚了!就像個小朋友愛看,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故事。

倒也不是否定這三本書的好看程度,只是在頗為普通的大綱下,可以展現出如此精彩刺激的劇情,更顯現出作者的功力吧!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看到序裡面提到這是本寫給小孩子看的科幻小說,就先入為主的認為沒什麼內容,劇情進展頗為順利,沒什麼讓人意料之外的發展,從到白色山脈的冒險、三腳根據地的冒險、再到最後擊破三腳,總之就是一連串的冒險,總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不過反過來說,冒險故事也不是那麼的難看啦!否則我也不會讀得那麼快,緊張刺激程度都有,也不會太拖戲或太誇張,大概……就是少了一點深度吧!

不過我覺得書中的主角真的蠻讓人討厭的,特別是前三部曲中的那位,感覺他身邊的夥伴都有所成長了,就只有他還跟剛出村子時一樣衝動、莽撞、無腦,特別討厭的是每次都知道自己做錯了,卻不知道改過,唯一勝過別人的就是他運氣好,就因為他是主角,總能逢兇化吉,相較之下,配角反而更讓人欣賞,有智慧型的;也有一開始跟主角一樣衝動,但越到後面就越穩重,也有膽大心細、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夥伴,為什麼只有主角從頭到尾都一個樣呢?

至於作為前傳的第四部,我覺得他的劇情真有點難以讓人信服,潛意識的催眠實在有些無聊,主角的個性雖不像前面那位那麼討厭,卻也不討人喜歡……

我當初大概是被超華麗的書皮吸引的吧!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較於通俗小說,哲學的書果然難讀很多,薄薄一本書,大概讀了一個星期,也只看到不到一半吧!不過既然只是為了興趣的閱讀,也就不要計較那麼多了。

第一部分是介紹笛卡兒的生平,比一般人的生活好得很多,不愁吃不愁穿,唯一擔心的只有出版言論是否會觸怒教會,倒也沒什麼特別的;第二部分是說笛卡兒的方法論,或許是我已經受過現代教育深深的影響,這邊讀起來特別辛苦,不過總算了解為什麼以前學數學證明要學得那麼辛苦了;第三部分終於談到哲學了,這次終於有點弄懂什麼是「我思故我在了」,雖然有時候讀一讀,心就不知道飛到哪裡了,我還是很喜歡這邊的內容,笛卡兒的思想雖然跟上帝脫不了關係,但已不是那種純粹的宗教祟拜,而多了許多理性的思想。

我覺得本書最棒的就是提供了很多其它哲學家對於笛卡兒的挑戰,雖然我覺得這部分比起單論笛卡兒的思想還要難懂,但能在書中看到不同人針對同一思想提出不同的看法,好像就更能了解笛卡兒在想什麼了!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完書後來寫寫讀書心得好像是不錯的主意,藉由對內容的思考,或許能得到更多吧!

 

這本小說其實是由很多個不同時期不同機器人的故事組成的,前面幾篇故事大概都是圍繞在機器人三大法則上打轉,機器人發生問題、再根據機器人三大法則找出問題所在或者是解決辦法。突然就覺得這時候的機器人好像自閉症的人,忠實的執行命令而不知變通,甚至是造成自己的矛盾,此時的「機器人專家」我覺得倒比較像是個偵探,了解機器人的邏輯才能解決問題,故事很緊張、推理很刺激,但我覺得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第一個保姆機器人和還有最後兩個機器人政治家的故事;第一個故事中,人類小女孩和沒辦法說話的保姆機器人間培養出讓人羨幕的友誼,但卻因為一般大眾對於機器人的害怕,小女孩的媽媽不得不將他們兩個分開,故事中的機器人不只是機器人保姆,小女孩已經把「它」當成「人」在對待,我覺得從這個故事中就已經可以看出Asimov是很喜歡自己筆下的機器人,一個能夠自己思考的機器人,我們還只把他當成是個機器嗎?在遵守機器人三大法則的前提下,機器人似乎是個很棒的存在,當然也有例外來,如「騙子」中的機器人,雖然也是想要讓人類得到快樂,實際上卻是讓人失望、痛苦。到了最後兩篇機器人政治家的故事,機器人和電腦變得更有趣了,一整個取代人類,先是當上政治人物,最後的電腦竟然還可以掌控人類世界的發展,當然,是朝著所謂「好」的方向發展。其實看到這裡,會覺得人類好像失去了自由,所以事情都由電腦幫我們決定,其實這個議題還蠻多地方在討論的,失去了自己選擇的自由,但卻能得到更美好的生活,這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