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r 19 Sat 2008 23:38
  • 征服

我的總里程慢慢的破了六百,最近越騎越勤,幾乎沒下雨的週五、六、日都會去騎車,有時候是短短一小段,有時候是挑戰級的登山路線,現在我覺得,那種征服一條路線、或是一座山的感覺真的很棒,在平地時腳踏車一定跑得比人快,所以要跑得更遠、跑得更快;爬山對腳踏車是種挑戰,現在反而蠻喜歡那種累得半死爬上山的那種感覺,還有騎完車後回家看照片慢慢回味就會突然覺得自己還蠻不錯的!騎車真的是件很棒的事情!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里程已經超過三百公里了,對大多數的腳車一族來說應該才只是個開始而已,每次騎到很累總是會懷疑自己騎腳踏車到底是為了什麼。原本還覺得大學時代短距離通勤騎車也騎了四年,時常在拚10分鐘內到教室,也常常和馬路上的汽機車奮鬥,騎腳踏車的技術應該還算可以, 哪知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當騎乘距離大於一定程度時,最重要的我覺得是體力,自小體弱多病的我往往到了20公里左右就開始虛脫、痛苦、快掛掉;靠意志力撐過去後似乎會進度另一個境界:體力、肌耐力同等重要,於是很肉腳的我就越來越慢、變速越變越輕、休息越來越多了!
到底我為什麼要騎車呢?在此歸類四個原因:其一、成就感,可以說爬烏來桶後很有成就感

五小時來回淡水很有成就感

單日破百也很有成就感

可以說越痛苦就越快樂,還真有點自虐呀!
第二個原因是走得越遠、風景越好;爬得越高、空氣越好,不過現在也只有桶後這次的經驗而已

第三個原因是好友的陪伴,我覺得有人陪真的差很多呀!

第四個原因……帥!

雖然自己想了四個理由,但都像是開玩笑一樣,到底為什麼要騎車呢?希望最近幾次能讓自己搞清楚……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終於把七本基地都讀完了,雖然在讀的時候有時會大呼驚奇、出人意料,有時卻又像是拖戲、千篇一律,但全部讀完以後,原本感覺有些分散的章節突然間都串在一起了,橫貫上千年(應該有一千年吧)的虛構歷史故事真的蠻震憾的,不過似乎人類的歷史就操縱在一個機器人的手上,這種感覺還蠻奇妙的。

先從基地三部曲講起吧!一開始是基地剛建立時的幾個小故事,這時候是感覺每個小故事都很好看,緊張、刺激、懸疑、驚奇、英雄、主角必勝,大概幾個好看的元素都包含在裡面,可是幾乎是彼此獨立,就算把它看成兩篇短篇故事也一點也不奇怪;直到全部看完後,現在我才覺得,若以長篇小說來看,它的重點是基地的發展史;若以短篇小說來看,人物、情節才是重點。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基地三部曲都很精彩,一次次的危機以一次次巧妙的手法破解。直到「縲」的出現給故事帶來了另一個轉變,事件經過和解決方法都蠻酷的,總之我蠻喜歡的。

先下來就到我認為有些怪怪的後傳,作者在後傳中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新出現的心靈力量突然變得很強大,甚至第二基地也不是對手,對於讀完本傳後已經習慣基地至上的我有些無法接受,《基地邊緣》還可以說充滿意外和驚奇,當時我還覺得基地系列果然是越看越好看,但到了《基地與地球》,主角跟我們辦營隊時玩大地遊戲一樣,只不過他改成「大宇宙遊戲」,在宇宙中各個星球間跑來跑去,每到一個地方就多得到一些線索,再往線索指示的方向前進,最後終於找到操縱這一切的丹尼爾,故事裡一樣有懸疑、探險,不過我總覺得懸疑有些過於疲乏了,探險也像是一直在重復做同一件事情。或許是為了和機器人系列和兩本前傳中的故事有所呼應才特地要跑那麼多個地方的吧!

基地前傳可以說是謝頓的傳記,它讓整個基地系列都變得更完整,雖然看到謝頓在川陀上逃命時是一個地方換過一個地方,還以為他又要重演《基地與地球》的大地遊戲,還好很快就安定下來開始研究心理史學。故事中也比較多較為悲傷的橋段,印象最深刻的是到故事的尾聲,心理史學的發展還未到可以完整應用的階段,謝頓身邊的好友卻一個個的離開他,孤獨、難過、挫折,但仍要研究。謝頓看不到千年後的謝頓計畫成果,但謝頓計畫確實偉大(除了輸給縲的出現以及丹尼爾的存在),謝頓也在往後的世界象徵了神的存在,他這一生的犧牲也就有價值了吧!

另外一個有趣的議題也是基地的核心概念----心理史學,基地本傳甚至後傳裡我記得不只一次提到心理史學除了要應用在夠大量的人群,以及在系統內的人類不可以了解心理史學的預測甚至是原理,還有很有趣的是心理史學是化學中氣體分子動力論應用,看到這裡我當然很興奮呀!將微觀的分子形容成每個人類個體,而巨觀的壓力、溫度等等空氣數值就是所有人類所造成的歷史,經由氣體分子動力論將微觀和巨觀連結在一起,就像心理史學能預測人類的歷史。我覺得會想到這樣引用當然是因為Asimov是化學家,本來一直很期待在前傳裡面能看到他要安排謝頓是如何想到這一點的,結果竟然完全沒有提到,實在是有一些些失望。

暫且不論由分子動力論所延申的心理史學,光是歷史是可以被預測的這一點就深得我心,每個人的行為雖然不能預測(不過到縲出現後,第二基地就開始將心理史學應用到獨立個體上),但整體人類的行為卻是可以預測的,當然科幻小說必然有其誇張的成份在裡面,但就人們常說的歷史不斷重演,以及我一直相信的群體中總有各種人扮演每個重要的角色,讓我每每讀到關於心理史學的原理就特別開心。

最後,先不論那些作者無意或是忘記而造成的前後矛盾,我覺得會讓人比較不能接受的大概是機器人不斷的入侵劇情吧!又因為機器人系列只讀了短篇的I, robot和應該沒什麼相關的正子人,對機器人的感情就少了一點,真希望台灣趕快有出版社能夠把機器人系列補完。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從來沒有看過的事物,人們見到它的第一眼,會是迷戀或是恐懼呢?《夜幕低垂》裡是個從來沒有黑夜的世界,人們對於「黯黮」普遍的存在恐懼,而在天上太陽完全消失的這一天,即使只是短短的幾個小時,卻已造成大部分人的崩潰。早已預測到這一幕的兩個組織----科學家和光明使徒分別採取了不同的行動,科學家將真相放在大家眼前,光明使徒則假借宗教的力量讓大家更加心生恐懼以利於控制,而最終達到成功的將會是後者。人們不願意相信客觀有證據的科學,反而服從於未知的存在,也只能說宗教的力量太強大,遭到有心人的利用就能發揮很大的影響力。

書中我最討厭就是那位記者了,冷嘲熱諷科學家還可以說是忠於自己的想法,不做實際查證的動作倒也蠻也符合現代人對於記者的評價,要怪就怪記者的影響力實在太大,讓所有人都把科學家當成是瘋子。但最讓我討厭的是最後他選擇跟隨宗教領袖,我覺得這完全就是牆頭草的行為嘛!為什麼不選擇之前的火災偵察隊、為什麼不選擇科學家帶領的團隊,只因為宗教的力量最大,在混亂的時代下,只會有一個強者,而他就要跟隨他認為唯一可能的成功。還說什麼沒有被洗腦,宗教的力量影響的可不只是影響那群無知的信眾,同樣也影響了那些自以為站在頂點看清一切的人。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覺頗為沉重,但也讓人能夠有深刻感觸的一本書,要不是快要到期了,我想我會再看一次的!

書中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芬鵸一家人真的相當優秀,父親對兒女的教育、以及身為律師做沒有人願意做的事----為黑人辯護,永遠保持著紳士的形象,甚至在被鮑伯.艾微騷擾其它人,成為一個麻煩人物時,告訴他的兒子站在對方的立場看看,就能知道他這麼做是理所當然的!相較於父親的成熟,接受這種教育的兒女同樣讓人覺得優秀的誇張了點,除了偶而有些暴力傾向,聽話的他們總是讓我不得不由衷的稱讚,頑皮大概是小孩子的天性吧!可是他們卻相當能自制,能夠常常想到爸爸的話,特別是在受到污辱時,還能努力的壓下怒氣,實在是難能可貴,真希望我以後的小孩也能夠達到這種境界。

種族歧視是書中的一大重點,我對種族歧觀的了解並不比字面上來得多,大概就如同書中所說的白人總有種優越感,而黑人總有種自卑感。一開始時我嘗試用生物學的觀點來想,似乎對於外表和自己不一樣的其它個體,總有排斥甚至是攻擊的行為,而人類異於其它物種就是因為他知道即使外表不完全一樣,但同樣是人類。但我錯了,主角兄妹完全推翻了我原本這種想法,在他們眼中,他們或許分辨得出黑人和白人,甚至也可以知道他們的生活條件並不相同,但仍然會覺得「他們同樣是人呀」!反而是長大後的大人,知道這之間的不同,或者說了解到這種現實並將其視為理所當然。當然,我想這故事並不完全對種族歧視進行批判或感到悲哀,在芬鵸一家人甚至更多的人身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希望的,芬鵸爸爸能站出來為黑人辯護,同時也得到一部分人的認同,我想就是希望所在吧!

我看不懂的部分是關於阿布的故事,實在不太了解他在這之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觀察者嗎?芬鵸家小孩不停的對他產生好奇又代表了什麼?還有模仿鳥代表的是什麼?所以才說真想再讀一次啊!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其說這是本教人說謊的書,不如說它是在教人怎麼破解別人說謊。而且我覺得內容還蠻有趣的,雖然他提出了許多抓謊的方法,微表情、碎表情、情緒、肢體語言……等等,不過沒有一個是不需要經過訓練的,而且也沒有一個是能夠百分之百確定對方在說謊,有時對方的情緒波重不一定是因為說謊,說謊也不一定有反應,總之就是充滿了許多的不確定性啦!所以法律上不允許測謊成為證據也是很有道理的。

除了學術上的探討說謊者的反應,作者也用了很少的篇幅告訴我們「說謊」在文化倫理上的特別性,有個名詞是「善意的謊言」,為了對方好,或許說謊是個選擇;也有在某些場合時,心照不宣卻也不需戳破的謊言是給雙方都有個下台階的機會。但又要如何判斷何時講何種謊言是正確的,或者說何時應該有所保留不破解對方的謊言呢?其複雜程度看起來似乎不下於用科學方法破解說謊呢!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實在寫得很棒,不過我覺得我閱讀科普書的速度跟閱讀小說的速度完全不能比,大概讀了兩個禮拜才讀完。

從心臟為何在右邊,到為何會有左利右利,左右半腦的分別,再到不同文化對左利者的偏見,從科學、文化不同角度來看不對稱這件事,很多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像是右撇子比較多,心臟在左邊,大部分東西都是對稱的。作者大部分都提出了合理的科學解釋,而且遠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多,原來生活中對稱和不對稱可以牽扯出這麼多的故事。雖然花了很多時間看,不過收獲很多。不過對於文化這方面,東西方感覺好像不太一樣,雖然小時候也聽過父母會要左撇子的小朋友學習用右手寫字,但尊卑對錯似乎沒有跟西方一樣對應到右和左,至少國中、高中學過的古文都沒提到對稱的問題,或許這會是個探討東西方差異有趣的問題喔!

總覺得外國人很勵害,從醫學、生物學、甚至心理學、文化、歷史,樣樣都寫進書裡,不管他是不是每一項都稱得上是專家,即使只是收集資料整理出書也很讓人佩服。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通才」吧!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看動物農莊,任何人都會覺得很有趣吧!農莊裡的動物趕走人類自立為王,本來是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但在聰明的豬一步步的計畫下,主人也只不過是從「人類」變成了「豬」,而其它動物們的生活卻是越來越差,可是在豬的花言巧語下,動物們卻一直沒有發現自己只是被利用,趕走人類後的唯一受惠者卻只有豬。

很簡單易懂的諷刺故事,在取笑動物的愚蠢時,有多少人能感覺到自己也可能犯下同樣的錯誤呢?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同於銀河帝國系列或基地系列緊張刺激的劇情,談到機器人的問題,Asimov似乎變比較愛思考,本故事描述一個特殊的機器人安德魯,因為原廠給了他比較寬廣的思考範圍,漸漸的,他從一個家庭管家變成藝術家、科學家,原本金屬的軀體,也換成了自己發明的有機體人工器官,不停的為自己的「人權」和身邊的好友共同努力了,最後甚至讓世界認同他是「人」而不再是「機器人」。書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在探討「人的定義」,安德魯全身上下除了正子腦之外,已經全部都換成普通人可以使用的人工器官,甚至還可以說安德魯也有「心靈」,但一般人還是根深蒂固、或說害怕改變,不能也不肯認同安德魯是「人類」。直到安德魯為了達到變成人的目的放棄了他永恆的生命,不謹讓世人了解到他想成為人的欲望之強烈,也終於讓他達成了心願。

其實看到安德魯爭取他身為「人」的權利時,我一直想到之前看「笛卡兒」時裡面說的身心二元論,究竟怎麼樣才算是一個人呢?靈魂或者是身體或者是兩者相加才算是個人呢?安德魯有人的身體,也有人的心靈,唯一和人稍微不同的是,他有機器人三大定律牢不可破的限制著他,另外就是……他有無限的生命。我覺得一個「人」的存在,心靈才是重要的,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唯有思考才能證明一個人的存在,不過笛卡爾倒是沒有說這個存在是以「人」或「機器人」存在啦!所以思考或許可以說明安德魯「存在」卻不能證明他是「人」,但不論從思想來看、從外型來看,實在不能以那些幾乎看不出來的差異就否定安德魯是「人」吧!

我覺得書中稍稍讓我覺得可惜的是,安德魯活了200歲,200年間,他和他原本的主人一家人和一些好友生離死別是,或許做為一個只有邏輯機器人不會感到悲傷,但安德魯做為一個會思考的機器人,也只是感覺到自己有悲傷的這種情緒,似乎好像少了一點,大概是作者覺得在這邊著墨太多會太矯情而不符合機器人的特色吧!

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是本很有哲學意函的小說,換句話說,也就是有點悶的意思啦XD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繁星若塵」、「星空暗流」、「蒼穹一栗」三本書之間似乎沒什麼關聯,甚至我覺得還有點自相矛盾,唯一有相關的大概是他們的背景都發生在未來且人類早已征服宇宙。不過我覺得三本書都還蠻好看的呀!

「繁星若塵」和「星空暗流」我覺得蠻像的,一個一個的陰謀、不停不停的冒險、一層一層的解答,直到最後才把所有謎底揭曉,而且是超乎意料之外的謎底。不過這樣看起來就很像是個推理小說,根據少少的線索,尋找更多的線索,最後得到答案,這樣說起來,其實也蠻普通的嘛!

「蒼穹一栗」則說到現代人到了未來還得到了超能力,很棒的故事,也是happy ending,不過倒是沒有像前面兩本的結局那麼讓我震驚了!就像個小朋友愛看,正義最終戰勝邪惡的故事。

倒也不是否定這三本書的好看程度,只是在頗為普通的大綱下,可以展現出如此精彩刺激的劇情,更顯現出作者的功力吧!

ritch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